在收藏品行业,除了文物、珠宝、名石、玉器等众多门类之外,书画类收藏,如:书法、碑帖、拓本、国画、油画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一方面是因为名人字画所具有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居室、殿 堂的艺术品味。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书画还是朋友之间馈赠的佳礼。
然而,收藏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呈现在眼前的是王连笙先生的一幅山水画作品,传统的笔墨意蕴,当代的审美情趣,让人感受自然之美育。可谓:“画如其人”,作为收藏者需深刻地感知并体会。
一、名家榜样,尊师传承 王连笙:号:雨鬼门丁。其实, 雨鬼是他老师宋雨桂先生的名号。对此,宋先生曾这样说道:“我的书画艺术是一半泪水伴着一半墨水在风雨飘摇之中一路趟过来的,是鬼亦是仙,非鬼亦非仙,权当别解吧。”
2003年王连笙拜宋雨桂先生为师研习中国画,他说:“我跟随很多老师学画,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宋雨桂老师,因他有着一种大爱情怀。”说到宋雨桂先生,他是中国当代画坛的巨匠,有“鬼笔仙墨”的雅号,被新加坡国宝级艺术大师陈瑞献称之为“中国当代山水第 一人”。特别是宋雨桂先生为中华史诗美术大展而画作的《黄河雄姿》,以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其震撼的场面得到观者及艺术名家们的盛赞。《黄河雄姿》是宋先生和辽宁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宏历时四年筹备、三易其稿,最终落笔畅达、一气呵成。宋先生说:“能够创作这幅作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机会,让我们能够参与到这些载入史册的创作,作品还能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永 久陈列。”可以说《黄河雄姿》,是宋先生用生命谱写的民族壮丽史诗,不仅是他沧桑人生的浓缩诗篇,而且成为他艺术永恒的丰碑。更重要地是,宋雨桂先生还为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做出了辉煌的贡献。
师从这样一位享有盛名的导师,对于王连笙来说,所学到的不仅仅是绘画的技法,更是做人的品德。王连笙言:“生活中宋老师虽历经坎坷,却仍同命运进行不懈的抗争,他不仅在艺术上为我指点迷津,还在生活上为我树起了榜样,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因此,我要学习宋先生以历史的厚重,画出中华民族之魂的精神风骨。”
二、自然感怀,中得心源 ,美学家宗白华言:“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而且,还融入了自然与人文的其他因素。所谓:意境美是艺术的灵魂。因此,我们在直观绘画作品时,并不仅仅是画面上的浑厚华滋、风情雨露,而是通过画家借助笔墨描述下的山水,所反应的那样一种强烈、真挚的内心世界,去感知他内在的文化修养及精神追求。
在《警世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纵观王连笙先生的求学、从艺之路可以看出,画家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经过长期的生活积累以及不断地刻苦钻研,创作出:既有高山流水觅知音,又有我见青山多妩媚,这样富有人文情怀的一幅幅作品,只为达到艺术境界的真、善、美。其实,写景就是写情。对于创作灵感,王连笙先生说:“我会去仔细观察大山之美,虽雄伟多姿,但也有混沌、层叠之态,其表现为:时而清晰、时而隐约,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寄情于大自然中的山水,不仅让画家感悟生命,而且还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在寄托。一个人为了追逐心中梦想而远离家乡、亲人,其孤独的心灵只有把自然界中的山水看成知音。画家的这种山水情结,其实就是漂泊心态的归依。当独自面对巍峨的高山、涓涓的流水时,画家才能真切感受到,他的心属于阳光、白云,也只有在这样的自然山水之中,他的心才是最自由的。
尽管画家心里惦念的是故乡和亲人,而让他跋涉的正是在故乡时树立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于是在自然界中,山的“崇高”、水的“柔美”,便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 即:一山一水是风景,一思一念是情怀。所谓“天人合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画家最高的艺术追求。
新华社一舒瑾